專訪|比起追隨流行,更重要的是堅持自我風格 – EVERYDAY OBJECT 創辦人 ERIC 

本集藝起過生活專訪榮幸邀請到 EVERYDAY OBJECT 創辦人暨總編輯 ERIC 邱為濤!EVERYDAY OBJECT 為目前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居家風格媒體之一,2013 年成立,同時擁有線上媒體、生活選物、自有商品、軟裝配置服務等,致力推廣有意義的生活風格。節目中, ERIC 不吝嗇分享關於 EO 的創立故事、對於風格美學的個人哲學及藝術之於空間的想法等,更多精彩分享請見下文。

EVERYDAY OBJECT 創辦人 ERIC

EVERYDAY OBJECT 創辦人暨總編輯,畢業於實踐大學、美國紐約大學互動電子傳播碩士,為設計師、大學教師、風格評論工作者及創業家。 過去曾出版《十九歲的總經理》、《英文集中贏》等著作。

Q:當初創辦 EVERYDAY OBJECT 是因為興趣?

十年前時空環境不太一樣,大家對於「消費」這件事傾向二分法:去百貨公司買精品或是在夜市找划算的商品。我認為絕對還有 “ in between ” 的選擇,或許是資訊落差,大家才沒有選擇其他的消費方式吧。

當時覺得台灣存在這樣的資訊落差很可惜,所以我開始把對於消費、選品的概念,單純在網路上用圖文方式分享。一陣子後,發現跟我有共鳴的人其實不少,網路流量也慢慢起來,甚至開始有廣告的需求等等,我才開始思考:我是不是應該認真投入這項工作?

Q:為什麼會想取名為 Everyday Object?

Everyday Object 意即「每日物件」。以我自己為例,我的鞋子非常多,即使我擁有這麼多雙鞋,每天出門穿搭的鞋子其實就只有某幾雙,甚至快遲到時,腦子裡第一直覺出現的也就只有那一雙,於是我就會把那雙鞋定義為我的 “ Everyday Object ”。不管來自哪裡,能夠成為一個人 Everyday Object 的物件,我就會想把它介紹給讀者。

EO 目前旗下有多個品牌|圖片擷取自 EVERYDAY OBJECT IG

Q:EO 介紹非常多小眾品牌,甚至展開合作或推出聯名商品,從鞋子、包包到家具都有,挑選報導或合作品牌上有什麼原則嗎?

其實我們的原則很單純,不管是產出的內容或是推出的商品,有個很重要的標準:別人談過太多的我們不再聊;現在流行什麼、大家喜歡買什麼,我們也不會以這樣的角度分享。

如果你不想要跟別人一樣,那可以來參考我們給你的推薦。我們產出內容前,都會先在網路上搜尋看看是否已經有人在討論了?因為我想要開發全新的人、事、物。包含我自己還有公司的同仁,我希望大家隨時都關注身邊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覺得只要做出自己的風格,然後持續做,一定會找到有興趣跟著你走的人。

EO SHOP 會推出聯名商品|圖片擷取自 EVERYDAY OBJECT 官網

Q:您分享的風格內容遍及世界各地,平常都是如何獲取這些新知?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是個重度資訊閱讀者,對許多事物都很興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訂閱我看的媒體、Follow 我想關注的人,甚至我時常會用自己想到的奇怪關鍵字去搜尋,看看有沒有品牌也擁有相似想法。我最近擔任一個設計比賽的評審,看到同學的作品後,我忽然有個靈感:「世界上有沒有件戶外機能外套可以瞬間變成帳篷?」我就 Google “A jacket that turns into a tent“ 其實蠻無厘頭,不過還真的有!其實很多素材就是這樣子出來。

Q:您會用什麼方式提升個人品味嗎?

如果是十年前的我,可能會有些準則分享給大家,可是現在的世界太分眾了,只要能夠奉行自己的原則:「我就是穿的很 90 年代」、「我穿得很 Y2K 」,那可能就是你的風格。不管你是什麼風格,做你想要的並且把這個風格跟你個人定位。

我不認為應該怎麼打扮才是有品味,但我在乎身上的「細節」。不管是什麼風格、品牌、年代都沒有關係,但要去思考:我要買什麼鞋子、什麼手錶,搭配起來合不合理?能不能跟自己結合在一起?這些反而比較重要。

Q:您認為理想的生活空間是什麼樣子?

家是你生活的空間,某種程度反映了個性,能夠充分詮釋「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我覺得要了解一個人,一定要去看看他的家。

其實我平常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要有關於「家」的採訪,我都盡可能現場參與,因為我對每一個人的家都很感興趣,所以特別重視這塊,這也是我們近幾年很努力在發展的內容,我認為我們是做家訪做得最認真的媒體之一了。

我的東西非常多且各式各樣,從音響器材、唱片CD、鞋子到報章雜誌書籍等等,如果你問我的理想生活空間是什麼,我的理想是每個角落都要有我喜歡的東西,希望可以好方便拿取且很自然的呈現,就是我理想的家的樣子。

EO 總編夫婦 Eric & Miffy 的家|圖片擷取自 EVERYDAY OBJECT 官網

Q:您本身有收藏藝術品嗎?藝術品會替居家空間帶來什麼影響嗎?

我們家的確是有藝術品,但我不算是收藏藝術品的專家。我的想法有點反其道而行,很多人會去挑喜歡的藝術品,然後回到家以後再思考哪裡適合放,我把這稱為我家的 2.0 版。

不過,在疫情期間我們更新了家裡的軟裝,那時候發現有道牆滿孤獨,是我在聽音樂時很常面對的一面牆,於是我們拍了牆面照拿給在經營畫廊的朋友請他推薦。他當時沒有特別的想法,於是把照片拿給較熟識的簽約藝術家看,詢問他會怎麼利用這個空間。過了大約一年後出現一件作品,我看了也覺得很適合。朋友說,他把我們的家庭成員、空間環境、專業及興趣跟這位藝術家簡短介紹,請藝術家自由發揮,一年後真的出現了一件我們都喜歡的作品。

我認為藝術品會替空間裡面帶來非常大的改變,因為人是視覺動物,不管你家多大,每天一定會待在那個最喜歡的角落。

我認為生活環境中一定要有其他你不在行的創作存在,雖然我不是藝術家,但自認是位文字創作者,身為創作者其實需要其他的作品來刺激個人創作或者如何過生活的靈感。你每天看著它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就算沒有什麼靈感,看著喜歡的作品也會很開心,開心其實也是一種刺激你有機會創作好作品的元素之ㄧ。

Q:接下來 EO 有什麼特別的計畫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Everyday Object 邁入第十週年,今年夏天開始我們會發佈一系列生日快樂的活動。至少每一、兩個月就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這件事情可能是實體或是線上,主要回顧我們這十年在做什麼,也可以跟大家暗示:下一個十年我們希望做些什麼事,邀請我們的讀者、同好一起加入,讓接下來十年過得更精彩。

*EO 發表了第一個軟裝配置案【 德築生活 X EO DECO 】

EO 十週年 #EO10TH 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 —— 成立 EO DECO

圖片擷取自 EVERYDAY OBJECT 官網

YellowKorner 經典作品參與了【 德築生活 X EO DECO 】空間配置|圖片擷取自 EVERYDAY OBJECT 官網

關注 EVERYDAY OBJECT 的最新消息

EVERYDAY OBJECT 官網

/

特別感謝

EVERYDAY OBJECT

EO 總編夫婦 Eric & Miffy

/

追蹤我們

Instagram

Facebook

Line

 

/

收聽「藝起過生活」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dcast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