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就要和諧,簡單就要獨特 – 舒杰室內設計創辦人 陳琬婷 Debby
在本集《藝起過生活》專訪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舒杰室內設計的創辦人兼設計總監——陳琬婷 Debby。
舒杰室內設計的創辦人兼設計總監陳琬婷 Debby 畢業於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建築系,並多次榮獲國際設計大獎。她的作品從 2022年的美國IDA設計獎 到 2024年的德國iF設計獎《Grand Waterside Retreat》大隱水岸,都展現出她將創新與優雅完美融合的獨特風格。在本期節目中,Debby 將分享她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培養生活美學,帶給每個空間獨特的質感與生命力。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下文。Q1: 您有一個稱號是「設計狂小姐」,可以跟我們分享這個稱號的由來嗎?
「設計狂小姐」這個稱號是我在創業初期給自己取的,當時廢寢忘食地投入設計,流行寫 Blog,我就用這個名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與熱情。因為我知道,設計這條路會很長,就算到了六十、七十歲,我都希望自己保持這份熱情。
現在有朋友聊到退休,我其實挺驚訝的,因為我還在學習,還在解決各種困難。帶團隊時,我也告訴他們:無論經歷什麼階段,都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持續向前。
Q2: 您服務過精品店、米其林餐廳,商業空間和私宅的設計,可以跟我們分享您在規劃設計的時候,秉持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呢?與業主溝通的時候通常會從什麼角度切入?號是「設計狂小姐」,可以跟我們分享這個稱號的由來嗎?
我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很清楚的核心理念,就是我會很明確知道「我要為誰服務,他要的是什麼」。因為做室內設計,不是單方面地說「你不要改我設計」,而是設計師必須真正去理解客戶的需求,去達成他們的目標。像樣品屋的設計,我要讓它看起來就是「哇,這個房子我非買不可!」;而如果是餐廳,我要讓客人在用餐的那一小時裡,完全沉浸在業主希望營造的那種氛圍裡,覺得這筆錢花得值得。所以無論是商業空間還是私宅,每一個項目我都是戰戰兢兢地去做。
與業主溝通的時候,通常我會先透過坐下來聊天,試著去了解他們的背景和喜好,因為每個客戶的期待都很抽象,但我們設計師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具象化。比如說,有的客戶可能是台商,或是剛從國外回來的人,甚至是外交官,他們的生活經驗、品味都不一樣,我要很快地去理解他們想要的感覺,然後將它轉換成設計的語言。
有時候業主有自己很具體的想法,像是他們已經有圖片、有風格的方向,但這些可能和我們設計師的專業觀點有落差,因為我們在次序性、色彩、和諧度上有我們專業的考量。所以我常跟我的團隊說:「你要先丟掉自己是設計師的身份,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他為什麼會想要這樣的設計。」經過三、四次的討論後,如果還是覺得需要調整,我會比較直接地提出專業建議,說明怎麼做可能會更好,但也盡量不去跟客戶產生衝突。這也是為什麼,我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一個脈絡:「豐富就要和諧,簡單就要非常獨特」。設計師的專業和業主的想像之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件事不容易,但也正是這樣,設計才能真正達到最好的呈現。
圖片:雅品靜藝(Designed by 舒杰室內設計)
Q3: 設計職涯上您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挑戰或是契機,有遇到什麼貴人或有趣的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我覺得職場生涯真的很長,這一路上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挑戰和成長的契機。像我剛開始不是創業的時候,還是個小設計師,那時候有一個案子讓我到現在都印象深刻。
當時我剛進公司,卻被交付了好幾百坪、甚至上千萬規模的案子,必須獨挑大樑。對我來說,那是壓力非常大的一個挑戰,所有週末假日我幾乎都在工作。有一次我家人坐郵輪去阿拉斯加玩,我也放棄了。那段時間,公司沒有人可以協助,我曾經一個人在公司裡大哭。倒不是因為沒有人願意幫我,而是作為一個年輕的設計師,那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害怕、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客戶或主動協調的狀況。但也因為這個案子,我學會了如何「硬著頭皮」把事情做起來。
我當時面對的客戶是精品公司的CFO、COO,壓力自然不小,畢竟精品品牌在全球各地都有分點,所有的標準都非常嚴格,不容許有任何錯誤。可是我告訴自己,不能因為年紀就限制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全力以赴,一邊跟客戶通話協調、一邊把控所有的細節,最終成功把這個案子完成了。當這個作品完成時,得到了客戶長官的青睞,他甚至告訴我:「今天我們要在哪個城市開新店,你就照這個設計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也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多的信心。
這個案子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挑戰,也是我職涯上的一個重要契機。到現在,當時那位精品公司的長官每次飛來台灣,我們都還會一起吃飯聊聊,保持著很好的朋友關係。
Q4: 您許多作品都非常讓人耳目一新,包含 2024 IF 得獎作品大隱水岸,靜謐的氛圍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弧線設計,可以跟我們分享您平時怎麼累積創作靈感和美感呢?
先前我們聊到「挑戰」,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其實都有挑戰存在,但有趣的是,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我不會讓自己情緒大起大落,而是選擇將這些情緒轉化成一種平靜的力量。當我找到這個「平靜之心」時,我發現自己的作品也會越來越純熟、越來越乾淨。這裡的「乾淨」並不是說少了豐富性,而是透過細緻的設計,讓觀者感受到一種安靜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反而讓線條和比例更加精準,讓作品更有深度和質感。
至於如何累積靈感和美感,這其實是我一直不斷在生活中實踐的一部分。我認為靈感的來源是多元且流動的,所以我總是讓自己每天接觸不同形式的藝術,這不僅是我對創作的要求,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慣。
舉個例子,很多年前我到過紐約、巴黎、米蘭等城市時,我會跳Hip Hop,這可能跟現在大家看到的我有很大的反差(笑)。除此之外,我也會靜下心來念《金剛經》,這樣的對比反而讓我在快節奏與慢步調之間找到平衡,給予我不同層次的啟發。
近幾年,我給自己的突破就是要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去感受生活和美感。例如,我有學習敦煌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飛天的姿態特別吸引我,像是反彈琵琶的動作。為了更深刻體會「反彈琵琶」的意境,我不僅學了舞蹈,還真的去學習彈琵琶。琵琶演奏中有一種「輪指」的技巧,當我真正去彈奏時,才發現音符流轉間那種滑動的感覺非常美妙,也讓我對舞蹈中的動作有了新的體悟。這樣透過音樂與舞蹈的交融,讓我感受到創作的另一層靈動感。
此外,我最近也開始嘗試插花。因為工作實在太忙,我只能利用中午吃飯的時間快速完成這件事。但即便時間有限,插花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講求花材的選擇、主花的安排,還有360度空間的設計,這與空間美學其實息息相關。每次插花完,我會把作品帶回公司或家裡,有時候供奉在佛座前,長輩看到也會很開心。這樣的過程不僅療癒了自己,也讓我重新審視空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這些藝術形式的累積,無論是舞蹈、音樂、插花,甚至在YellowKorner 看到喜歡的作品,都讓我覺得靈感其實無處不在。重點是,我不會強迫自己去尋找,而是因為「喜歡」,所以樂在其中。
圖片:新店徐宅(Designed by 舒杰室內設計)
Q5: 您是 YellowKorner 的忠實藏家,可以跟我們分享您是怎麼跟YellowKorner 結緣的?至今收藏讓您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哪件,當時是怎麼觸動到您的呢?
我記得跟 YellowKorner 結緣的契機,是某次參加法商商會的活動,當時剛好和您與太太同桌。您們給我的感覺非常陽光、親切,我們聊得很愉快。其實那次之前,我好像在某個城市也曾經看過 YellowKorner,後來有機會來到您這邊的 showroom,看到作品時真的非常喜歡。
我認為 YellowKorner 很棒的地方在於,讓藝術變得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有時候傳統的藝術收藏費用會非常高,但 YellowKorner 精選的攝影作品,除了可以讓一般人收藏之外,也讓人賞心悅目。這些攝影藝術家都是經過 YellowKorner 的篩選或合作,背後一定有他們的人生歷程,這讓作品更有故事和靈魂。
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有一幅是法國攝影藝術家 Alastair Magnaldo 的創作。畫面中有個小女孩在澆花,手中的水桶線條連接到漂浮在天空中的水桶,背景還有一些雲朵,整幅作品非常夢幻,讓人充滿了想像力,畫面也很詩意,彷彿進入另一個超越現實的世界。
YellowKorner Artwork : Alastair Magnald -Des Racines Et Des Ailes
Q6: 除了自己收藏之外,您也將YellowKorner的攝影藝術帶進許多案場,可以跟我們分享您通常會如何建議業主配搭藝術品呢?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在協助業主選擇藝術品時,我認為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去了解什麼樣的內容會真正觸動他們的心。
每位業主的需求和背景都不一樣,有時候我們會根據空間的特質來考量,比如說極簡風格的空間,可能會搭配一幅大尺幅、抽象風格的作品,來營造出特定的氛圍。但這只是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如果是住宅空間,那方向就會截然不同。像有些業主偏好風景攝影或城市場景,這類作品往往能喚起他們過去的記憶與情感。這時候我會更深入地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背景與喜好,從而找到最適合他們的藝術作品。
如果今天是公眾空間,設計師通常會有比較明確的主導權。我會根據空間氛圍和設計理念,果斷地提出適合的建議,而不是過度迎合客人的想法。但這並不代表我不尊重他們,而是因為我相信專業的判斷,能夠為空間帶來最好的呈現效果。
照片由舒杰設計提供,以 YellowKorner 作品做空間藝術配置
Q7: 在忙碌的工作中,您如何保持生活的平衡和創造力?能否與我們分享您的日常習慣,或是平常如何紓壓的呢?
每個禮拜一大早,我都會去打網球。禮拜一往往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天,經過兩天的週末休息後,工作壓力往往會排山倒海而來。但這一小時的網球時間,讓我能夠完全放空,梳理自己的狀態,準備好迎接接下來的挑戰。透過運動,我可以動靜平衡,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讓自己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除了網球,像跳舞這樣的活動,也是一種紓壓的方式。我認為認識自己真的非常重要,不只是了解自己的喜好,更是去察覺自己的身體和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放鬆,生活瑣事太多,有時候反而讓平靜和快樂的事情變成了壓力。所以我也提醒自己,生活需要彈性,不要把行程排得過滿,有時候適時地調整步調。
我不是要講自己很厲害,做了什麼,我只是想表達,這是我一種方式,讓自己真的沉浸在藝術,才能在設計中有得到刺激和靈感 。
Q8: 未來3-5年您自己有什麼樣的計劃,工作上或是興趣上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的?
創業11年來,我從樣品屋到接待中心,再到外商辦公室,每一步都在努力突破。我對自己的團隊要求很高,因為裝修不是一筆小錢,客戶把幾百萬甚至千萬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做好。計劃總是有,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繼續照顧好委託我們的每一位顧客,讓他們放心並滿意。至於更長遠的計劃,我覺得拭目以待,未來三到五年,我們會繼續朝著多元發展的方向前進。
Q9: 您對於年輕世代的設計師有什麼建議或鼓勵嗎?
我想跟年輕的設計師講,你還記得為什麼會想踏入室內設計嗎?我分享一下為什麼我踏入室內設計。小時候,大概十幾歲時,家裡住樓中樓,爸爸媽媽給我們看一張很大的藍圖,媽媽說這是你的房間。我發現雖然房間不大,但窗簾、床單等整個設計都很搭配,每個環節都讓我感覺到被照顧。我永遠記得那份美好。所以我做室內設計的原因,就是想把這份美好帶給別人。
在學設計時,會學到怎麼做,但回頭想,那份美好是為什麼我做設計的原因。這不是為了說場面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
你必須自學,心要沉靜下來,不可以浮躁。不要一直往外看。當你做某個項目時,不能心裡想著外面別人做什麼,要專心做好該做的事。自負與謙虛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設計是服務,不只是美學。因此,回歸到服務這一塊,就不會一直想著「我設計得很厲害」。
所以,要謙虛。可以表達自信,但過度的自信會變成傲慢。我覺得人生的過程就是在服務,而我把我的專業融合進去,帶給大家。年輕設計師遇到挫折不要難過,當然會有大哭的時候,這都是過程,但一定要謙虛,讓自己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