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EP.25|「設計語彙的藝術家」 — 台鐵鳴日號的設計先驅,跨越時空的領航員 邱柏文 Johnny

在本集《藝起過生活》專訪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國際知名設計師:Johnny邱柏文先生。
他擁有廣闊的世界觀,並精通多國設計語彙,畢業於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而身為JC. Architecture & Design和OUT Scholarship的創辦人,他擅長將概念化為現實,將好奇心轉化為遠見。
他曾贏得世界建築節/ INSIDE年度世界室內設計獎,成為台灣設計師中的第一人。
在本期節目中,邱柏文先生將分享他的設計經歷,以及如何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下文。

設計的先驅,跨越時空的領航員 邱柏文

柏成設計創辦人,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博士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高階建築設計碩士。曾贏得世界建築節/ INSIDE年度世界室內設計獎,成為台灣設計師中的第一人,設計風格多元且充滿知識,以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挑戰傳統,使其成為亞洲設計界的傑出代表。他的設計作品,如台灣鐵路的鳴日廚房、神戶皮革的Bloom椅等,廣受好評,作品經常被CNN、Vogue、Le Monde等國際媒體報導。

Q:柏成設計在您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建築項目。能不能與我們分享在過程中有遇到什麼貴人、機會或挑戰對柏成設計的發展有關鍵的影響?

我從小在國外長大,十歲就去了紐西蘭,因為父母希望我能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接受不同的思想教育。我非常熱愛建築,因此選擇在澳洲學習,之後又到瑞典、日本等地汲取各種建築理念和施工經驗,最終來到哥倫比亞大學,並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完成了建築博士學位。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貴人和機會,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選擇提供了極大的支持,他們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築風格和理念,並學習如何將概念付諸實現。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我自己的健康問題。我兩次因為嚴重的健康問題住院,這迫使我不得不辭去在國外的工作,回到台灣接受治療。這對我的職業生涯和夢想是一次重大打擊,因為我不得不放棄在國外發展的計劃,回到台灣。

回到台灣後,我面臨著文化衝擊和職業上的挑戰。我看到台灣的建築風格和生活環境與我在國外接觸到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每家都有鐵窗、鐵皮屋,這些都讓我感到困惑和沮喪。再加上我的健康問題,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後來,我決定創辦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儘管背後有很多的痛苦和挑戰。我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能夠改變周圍的環境,帶來一些新的東西。創業初期的三年尤其困難,因為我不太了解台灣業主的需求,很多時候我們的設計都是在西方風格和本地需求之間妥協。

這段經歷教會了我很多,不僅是如何在困難中堅持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同文化和需求之間找到平衡,創造出既符合本地需求又具國際視野的設計。這些挑戰和經歷也使我們能夠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機會。

圖片來源 -未來市

Q:創業前三年遭遇了不少挑戰,後來是什麼契機轉變的呢?

創業前三年確實面臨了不少挑戰,最大的轉變契機來自於一位非常棒的業主。他給我的預算非常有限,並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一個美麗的設計。當時我不想放棄這個機會,過程中我發現台灣是一個非常棒的生產社會(production society)。

於是,我決定利用這個特點來創作空間。我找到了紙的原產地,發現一大捲300米的原紙只要3000塊錢,我就買了13捲,用來布置出一個充滿快樂感覺的空間,這個空間叫做Happier Cafe。這個項目的成功讓我意識到,只要善用台灣的資源和創意,即使在有限的預算下,也能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設計。

Happier Cafe (圖片來源 -柏成設計官方網站)

Q:可以跟我們分享您當初是什麼契機與台鐵「鳴日號」合作呢?

當初與台鐵「鳴日號」合作的契機,其實源自於2019年台鐵決定設計自己的一台火車。當這個消息公布後,卻引來了大量的負面批評,媒體、設計圈和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對這個項目的負面評論。看到這種情況,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火車對我和很多人來說,承載著許多美好的記憶。

作為一名設計師,我不想只是加入批評的行列,而是希望能用我的設計能力來幫助他們改善這個情況。我覺得一定有更好的方式,而不是僅僅批評。所以,我決定採取行動,嘗試用我的專業知識來協助台鐵。我寫了一封公開信,並寄給所有的朋友,希望這封信能傳到台鐵的相關人員手中,特別是局長。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兩個月過去了,我也無法積極地推進這件事。但是最終我得到了台鐵的邀請,他們給我兩個禮拜的時間來設計這台火車。雖然兩個禮拜的時間很短,但這意味著我有機會真正做出一些改變。

台鐵鳴日號觀光列車(圖片來源 -柏成設計官方網站)

Q:他們只給您兩個禮拜設計,您當時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是一個機會(opportunity) 還是挑戰 (challenge)?

當時台鐵只給了我們兩個禮拜的時間來設計火車,對我來說,這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很多人會覺得兩個禮拜設計一台火車時間太短,困難重重,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

作為設計師,我一直相信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和火車設計其實來自於相同的創意背景。無論是設計餐廳、酒店、休息室還是Spa,核心都是在於如何讓人們體驗這些空間。我們非常幸運,之前已經做過酒店、餐廳、休息室和Spa,因此我們非常了解這些體驗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當我們把這些設計思想應用到一個可以移動的工具上時,其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合理且順理成章的。

台鐵鳴日廚房(圖片來源 -柏成設計官方網站)

Q:您不只是做鳴日號,也有在做老宅改造,對許多設計師來說很不容易,需要同時保留老宅的韻味又要符合現代生活需求,您可以分享您在生活實驗所 Living Lab改造老宅的成功經驗嗎?

對我來說,改造老宅確實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有趣的過程。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也許是因為我在國外成長的背景,讓我回到台灣後,更加想要挖掘和重用本地的寶貴資源。老宅正是其中一個我認為非常漂亮和有潛力的資源。在紐西蘭,我住的都是平房,但來到台灣後,我遇到了一些非常獨特的日本時期老宅,這些老宅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雖然狀況不佳,屋頂垮塌、牆壁破損,但我看到了它們的潛力。

生活實驗所的這個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老宅並不完全是歷史古蹟,所以我們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加入新的設計理念。我認為,舊的東西必須加入新的元素和使用可能性,這樣才能讓它變得更有趣,更能延續原始的故事。例如,我們在改造過程中,將舊的鐵柱與現代的大理石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舊融合的獨特美感。這不僅僅是復原舊建築,而是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和用途。

圖片來源 -VERSE-攝影/KRIS KANG

Q:能不能與我們分享您平常的生活習慣,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平衡和創造力呢?

我很愛滑龍舟。我剛從國外回到台灣的時候,覺得需要與亞洲的傳統建立更深的連結。龍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運動,對我來說,它更是一種文化的連結。

我發現台灣有世界上非常少數的木工匠,他們用傳統的方式手工打造木製龍舟。現在的龍舟大多是用碳纖維製成的,追求速度,但這些木工匠依然堅持用木頭一塊一塊搭建龍舟,讓這項運動保持了它原有的風貌和精神。這些傳統龍舟的重量設計得非常好,能夠讓奪旗手在最後一分鐘站在船頭拿起旗子,它不僅是項運動也與工匠精神連結。

我也組建了自己的龍舟隊,目前正在準備參加台北端午節的大佳河濱公園龍舟比賽。希望在端午節時,大家能來大佳河濱公園支持我們的比賽。

圖片來源 -Ivy League Dragon Boat Club Taiwan

Q:您也是藝術愛好者,您自己有收藏一些什麼樣的藝術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藝術對我們設計非常重要,很多靈感都來自於這裡。我除了喜歡繪畫和攝影外,還特別喜歡收集一些實用性與工藝美學結合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不一定很昂貴,但它們背後有著深刻的價值和故事。

例如,我特別喜愛 La Marzocco 的咖啡機。這台咖啡機不僅僅是用來做咖啡的,它還代表著分享、家庭和社區的概念。每當我在家裡使用這台咖啡機時,我不僅欣賞它精美的工藝設計,還會想到它背後所傳遞的故事和價值。這讓使用它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而不僅僅是製作一杯咖啡。

另外,我還收藏了一張來自泰國的藝術家兼建築師設計的椅子。這張椅子非常特別,它採用了鐵編織的工藝,與傳統的藤編椅子不同。他將一大片鐵片送進製作意大利麵的機器,將鐵片壓成細細的條狀,然後再編織在椅子上。這種創新的製作方法和獨特的設計理念讓這張椅子成為一件藝術品,不僅實用,還富有藝術性。

圖片來源-YellowKorner

Q:對於未來5年或10年,您有什麼人生規劃嗎?

COVID-19 疫情其實改變了我的視角,讓我從一開始的悲觀轉變為積極地看待每件事情,尋找其中的機會和可能性。

我認為 COVID-19 在過去三年裡對台灣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們參加了很多設計展覽,包括去年和今年的米蘭家具展,發現我們在展覽方法上已經超越了很多國際標準。這激勵我在未來繼續推動台灣設計的發展,提升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我希望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能夠通過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啟發和影響更多的人,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疫情期間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以前,我很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我的孩子,總是希望他們按我的要求行事,這常常讓我感到困惑和無奈。但在 COVID 期間,我有更多時間陪伴他們。這讓我認識到,與孩子的互動和愛是無可替代的寶貴經驗。未來我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成為能夠改善世界的人。

Q:您對於年輕世代的建築師和設計師有什麼建議或鼓勵嗎?

我非常希望讓年輕的一代知道,一切皆有可能。其實,一封信就能改變很多事情。當初,一封信讓我有機會改變了台鐵的「鳴日號」,現在又在影響新北捷運。這讓大家看到了我的能量。因此,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你相信自己。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從國外回到台灣。因此,我希望能為年輕一代打開更多的機會。我希望年輕人不要只是抱怨台灣的問題,而是在抱怨之前,先去看世界,了解世界。世界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同樣地,台灣也有優點和缺點。當你認識到這些事實後,再來批評。批評之後,你要有解決方案,去幫助這個社會。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在九年前創立了「OUT Scholarship」獎學金,幫助設計領域的學生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和觀察,去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圖片來源 -https://www.outscholarship.com

            “相信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努力會成為改變世界的契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