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EP15| 創業不是單向思維,從大提琴家到甜點師的的轉職之路:ISM – 陳世霖

本集藝起過生活專訪榮幸邀請到 ISM 主義甜時的創辦者陳世霖。

本次節目中, 世霖將會分享關於如何音樂與美學的見解,以及這些關於美的跨界融合,就如同他的甜點融合台灣文化和故事,透過甜點將台灣的多樣性和精彩呈現給人們,更多精彩分享請見下文。

ISM 主義甜時的創辦者 - 陳世霖

他不只是位音樂家與甜點藝術家,曾師事林照程、許昱仁、馬諾欽(Sergei Mnogine)等教授。2004年赴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跟隨克里夫蘭弦樂四重奏(Cleveland Quartet)大提琴家Paul Katz習琴;除此之外也曾接受過馬友友、 Donald Weilerstein 等大師指導。曾身為加拿大四重奏樂團大提琴手,為家庭生活而重新思考,勇敢尋求新事業。透過親友的引薦,他跨足至日本,學習甜點製作,雖然年紀較大,卻堅韌學習,甚至因手指問題接受手術。重回台灣後,他建立了ISM主義甜時,一個將音樂與烘焙巧妙結合的獨特甜點店。

Q:當初怎麼會想要走上音樂這條路呢? 

其實我當初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我們那時候就有一句話,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可我算是個例外,我是個頑皮鬼。所以學音樂是我爸媽逼我的,真的沒啥選擇。他們還拿棍子在那邊威脅我,所以從小就是被逼著學。不是我想要的,是被逼的(笑)。

後來或許是青春期吧,那時候有了心儀的女孩,想拉提琴給她聽。你知道的,為愛發狂的感覺。這樣一彈一拉,發現原來音樂挺有魅力的。對我來說,音樂從來不是音符,而是想表達的情感。

圖片擷取自 ISM主義甜時 官網

Q: 拉琴的大提琴家,突然轉行做起了主義甜時。這其中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故事嗎?

其實這個故事有一點複雜,但也不用講太多。對我來說,這只是對音樂的一種反思,也是對藝術的一種思考。很多人認為藝術家就是搞音樂、畫畫、跳舞的人,就是所謂的藝術家。但對我而言,問我什麼是藝術,我覺得和你學的專業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看待生命,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開始,我就有這樣的念頭,想去了解不同專業裡的藝術性。

當然,不論是舞蹈、美術,還是我學的音樂,我覺得這都是被歸為藝術的,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我相信我們是人,而人類的需求也是一種藝術。比如,人類吃東西吃了這麼久,從最早只是為了卡路里,慢慢演變到現在的所謂的精緻美食。在我巡迴演出的時候,不同地方的相同牛排,例如在美國南部,我們可能吃了四間,但每一間吃起來都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廚師在料理同樣的食材,或者說在養殖同一頭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造成了為什麼你和我品味不同,我認為這才是人的價值。

我覺得我們只是將我們對先前想法的想像,透過料理和音樂來傳達出來。不論我們學什麼,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怎麼思考生活、思考這段生命、思考這個世界。這是我認為無法脫離的。

Q: 講到藝術這一塊,有沒有什麼是你自己收藏的藝術品,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呢?

其實在創業之前,我還有一點積蓄,那時候會收藏一些東西。不過創業之後,錢反而都用完了。以前對油畫比較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有線條感的作品,我覺得挺有趣的。但現在反而更喜歡去看一些樂器,這幾年對樂器越來越感興趣。我覺得樂器有種獨特的收藏價值,只是確實越來越貴了。

Q: 我想應該有碰到蠻多挫折的事情吧,你在挫折裡面你怎麼去面對它?或者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開始遇到挫折真的是「天啊,我是不是要結束了?」,那時候真的是這樣想。

因為我一開始在天母的生意還不錯,所以我很快就來到東區開了第二間店。但整個成本支出我完全無法cover,而我一直是個愛面子的人,當時想就想說好不容易進來東區了,真的不想撤走。老實說,如果我早半年撤走,損失可能不會這麼大。當時愛面子害到我,多撐的這半年,可能又多賠了兩百萬。直到現在我覺得,面子是最沒有用的。

當然,也會在不斷的挫折中告訴自己,失敗只是還沒成功的意思。

Q: 那麼在面對挫折和壓力的時候,你都會怎麼放鬆自己呢?是不是除了音樂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

其實在三、四年前,因為最近身體狀況比較差,但之前我是個運動狂,每天可能花三到四個小時在訓練,喜歡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甚至是從臺北騎到高雄這樣的活動。在這樣的極限運動中,你得不斷和自己對話,這種過程對我處理各種問題都是一種磨練。


圖片擷取自 陳世霖 Shih-Lin Chen, Cellist Facebook

Q: 你有沒有什麼是你認為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不敢說是多好的習慣,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在開始一天之前的儀式感,特別是對我來說,拉琴。我覺得當你打開琴拉開空弦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樂器的震動。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跳脫舒適區,所以我覺得當一天開始時,音樂至少讓我感覺這一天是受到保護的,音樂一直陪伴著我,這不只是單純的練琴而已。

當然我相信在技術層面上,多練習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但對於藝術家,不論是像YELLOWKORNER的藝術家還是音樂家,我認為創作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我相信技術上的訓練可能要花一定的時間,但對我來說,有一段時間我沒有拉琴,大約三年,那段時間我在日本工作,並且我受傷了,手和腰都開過刀。後來我發現,雖然我失去了一些技術,但當我重新開始拉琴時,我感覺自己的演奏更加溫暖,或者說我能夠更多地想像音樂中的畫面。因此,生命經歷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Q:你對未來五到十年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計畫或期待?

以前我確實會做一些計畫,不過現在我就是享受當下,感覺就像以前創業會寫企劃書,但回頭看好像都沒有一條是跟著計劃的。我現在的生活比較實際,就是隨遇而安,尤其是陪伴著我的小孩。他們已經進入國中,再過五六年就要面對大學,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計畫。

Q:那對於那些想要創業、轉職,或者是想要嘗試不同領域的人,你有沒有三個建議?

我覺得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不論是能力還是信念。對我來說,我的核心能力就是拉琴,這是我一輩子的事情,而我的信念就是我希望帶給身邊的人溫暖。

當然,除了這個,我覺得在進入創業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就是真的要深入了解自己。創業的決策中,你做什麼都可以,前提是你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當自己對自己不夠認識的時候,這個決定常常會有錯誤的風險。尤其在現代社會,資訊越來越豐富,我們受到的情緒影響也越來越多。所以無論面對什麼決定,都要仔細思考。首先,你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創業?我要做什麼行業?我的優勢在哪裡?或者,我的個性和特長是什麼?我自己的經歷就告訴我,原來我的能力不在於當老闆,我的能力就是善長結合跨界元素,我覺得我可能更像策展人。

總的來說,要時常和自己對話。創業不是一個單向的思維,而是要考慮你為何要這麼做。如果你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這樣的決定才更有可能是正確的。所以,不管是寫日記還是只是安靜下來和自己對話,都是很有必要的。

關注世霖的最新消息

Facebook

 

/

特別感謝

世霖

 

/

追蹤我們

Instagram

Facebook

Line

 

/

收聽「藝起過生活」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dcast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