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EP.29|讓藝術走進城市 —  台北藝博會藝術總監 姚妤萱

在本集《藝起過生活》專訪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今年台北藝博會暨台北藝術週的藝術總監——Viola 姚妤萱。Viola 不僅是畫廊協會的藝術總監,更是在台灣和亞洲的國際藝術平台上長期活躍的專業人士。她在愛丁堡大學取得了藝術碩士學位,專攻「當代藝術策展」和「藝術史」。

Viola 曾擔任尊彩藝術中心(Liang Gallery)的行銷經理,積累了豐富的藝術品銷售及業務經驗,也於美國藝術平台Artsy 擔任過亞太區畫廊代表,致力於推廣亞太地區的藝術文化。在本期節目中,Viola 將與我們分享她的故事,以及策劃重要藝術活動的獨到見解。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下文。

讓藝術走進城市 — 台北藝博會藝術總監 姚妤萱

Viola 姚妤萱現任畫廊協會藝術總監,並為今年台北藝博會暨台北藝術週的藝術總監。曾任尊彩藝術中心(Liang Gallery)的行銷經理,也於美國藝術平台Artsy 擔任過亞太區畫廊代表。

Q1: 您在愛丁堡大學取得了藝術碩士學位,專攻「當代藝術策展」和「藝術史」,但您在大學時期主修的是歷史。為什麼會選擇英國?是什麼契機讓您決定轉向藝術領域發展呢?

我讀大學時主修的是歷史,但其實我那時候已經在選藝術史的課程了。一直以來對藝術史有種執著,後來才決定要全心投入這個領域。其實我一開始是有美國夢的,原本打算去美國留學,但在決定走藝術這一行後,我發現歐洲才是藝術的起源。歐洲的碩士學位分類很細,實務性也很強,像是愛丁堡大學,除了藝術史策展課程之外,還有實習計畫。我在拍賣公司邦翰斯實習了一年,因為英國的學位只有一年,所以當時就想要把握機會,盡可能利用這段時間。此外,在歐洲境內飛行成本不高,有時候比高鐵還便宜,這讓我能夠飛到歐洲各地參加知名藝術展,例如巴塞爾展等,這段時間非常充實,也讓我確立了未來要走的方向。

 

Q2: 您參與過林舜龍於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季小豆島的裝置作品《跨越國境・波》的製作,並在小豆島進駐一個月,親自參與工程施作及接待國際團隊的參訪和導覽。這段經歷中,是否有讓您印象深刻的挑戰或難忘的時刻?

其實這段經歷讓我印象深刻的挑戰真的很多。當時我們住在一個有150年歷史的醬油世家的老房子,大概有二三十個人一起睡榻榻米,大家共用一個廁所。生活上當然不如平常那麼方便,但那段時間我們這些原本的陌生人,瞬間變成了最親密的家人。

最大的挑戰應該是每天早上起來去綁竹子,因為林舜龍老師的作品用了4000根竹子來創作,台灣的原住民工班也一起參與。這些手作的過程中,很多人的手都磨得不太舒服,甚至有些職業傷害,連我自己也是。但我覺得這些辛苦都是美好的印記,因為這不只是我對策展工作的理解,更讓我真正體會到大型公共藝術作品背後龐大的社群力量。

當時住在小豆島,這個地方漁業和農業都很發達,每天早上漁民會拿新鮮的魚給我們,晚餐還能夾菜,這種 sense of community 真的是難以忘懷。看到一件藝術作品,不再只是眼前所見,而是知道它背後有多少人共同完成,這讓我對藝術有了更深的體會。

 圖片來源:藝術家林舜龍 FB | 《跨越國境・波》

Q3: 您策劃過許多大型藝術活動,也曾在Artsy擔任亞太區畫廊代表,當您在策劃這類活動時,如何平衡創新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

Artsy 是一家美國的藝術品電商公司,現在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品電商平台之一。它的運營方式並不是讓藝術家自己上架作品,而是與畫廊合作。我擔任亞太區畫廊代表時,負責與亞太區的畫廊聯繫,確保上架的作品品質。無論是專業藝術愛好者,還是剛進入這個產業,這個平台都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入門途徑。無論是台灣、亞太區,還是全世界大部分知名的藝廊,都在 Artsy 上有展出。

以台灣的收藏家來說,他們普遍偏好色彩鮮明、吸引眼球的作品,這可能與台灣人的個性有關。談到策劃活動的部分,工作性質上其實不太需要真的實際上策劃藝博會或是展覽,但是那時候很希望說 Artsy 在亞太區它有更好的能見度,所以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期間,我們舉辦了一個活動,連結來參展的國內外畫廊與藏家。Artsy 作為一個平台,主要功能就是促進連結。平台要運行良好,除了需要優質的作品,也需要吸引到合適的收藏家,才能保持良好運作。

                圖片來源:Artsy 官方網站

Q4: 您擔任這次台北藝博會暨台北藝術週的藝術總監,也是台灣首度的藝術週。您能否分享這次藝術週的理念與畫協希望傳遞的價值? 

其實在過去幾年,藝術週這個概念在藝術圈已經相當熟悉了。像歐洲的蘇黎世藝術週 (Art Weekend) 就是在 Art Basel 的前一週末舉辦,柏林藝術週也行之多年,吸引了許多國際藏家與藝術愛好者特地前往。亞洲地區像香港巴塞爾期間也有藝術週,而新加坡的藝術週也已經舉辦了12年。上週我去首爾參加 Frieze,也發現首爾藝術週在這三年中,同時結合了當地韓國及國際畫廊。

藝術週的核心在於將整個城市納入藝術的範疇,製造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打破藝術給人的高深與難以理解的印象。我們希望將藝術融入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也是我們在台北藝術週中想要達到的效果。雖然是第一年舉辦,但我們希望透過台北畫廊協會串聯起整個藝術社群。台北市有86間會員畫廊,我們最終篩選了約60間參與藝術週,加上20間美術館,包括北美館、故宮、富邦美術館、忠泰美術館等,還有像 YellowKorner 或是文心藝所、洪建全基金會等藝文響應單位。我們希望這次活動能創造出社群感,把藝術的社群緊密聯繫在一起。

此外,除了畫廊的串聯,藝術週期間也安排了許多藝文活動和展演。台北藝術博覽會是10月24日至28日,而藝術週則是從10月19日開始,延續至10月31日。我們參考了首爾的模式,安排幾個晚間的畫廊開放活動,分區域舉辦聯合開幕,具體活動細節將在10月公布,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藝術週還有一個重點是國際論壇,除了藝術博覽會的商業性質外,我們希望藉此論壇將學術性與不同文化觀點帶入台北。10月20日的論壇,我們邀請到日本森美術館的館長片岡真實、前龐畢度副館長 Catherine Grenier,以及台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 ,討論包括非洲、日本與台灣本島文化藝術等主題,讓參與者能透過藝術週接觸到更多元的藝術視角。

圖片來源:Art Taipei | 2023 Art Taipei 展覽一隅 

Q5: 作為一位藝術從業人士,您自己有收藏哪些藝術作品嗎?能否與我們分享您的收藏理念和對這些作品的偏愛

很多人會問我,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你都收藏些什麼作品,但其實,不管是我還是身邊的朋友,隨著我們看過這麼多作品,發現自己收藏的東西會非常個人化。這些作品可能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家,或是擁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反而會收藏的是那些與自己產生心靈共鳴的作品。我個人偏愛抽象風格的作品,尤其是那種充滿表現力的藝術創作。

當然,藝術品的入手價格往往不便宜,所以對於平時不常收藏的人來說,一定會考慮作品的價值。我覺得 Golden Rule (黃金法則)就是你跟誰買比如說你信任這個畫廊 ,這個畫廊會展出的藝術家也是挑選過的,所以我覺得跟著畫廊買,跟著你信任的人買 ,多少能提供一些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真心喜歡這件作品。

Q6: 在忙碌的工作中,您如何保持身心靈平衡?能否與我們分享您的日常生活習慣?

我無論行程多忙或出國,都一定要在禮拜天下午回來打網球。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大半年,我覺得這是我不可以被撼動的行程,因為一旦沒去做,可能好幾天才能再有如此大量的流汗機會。至於平常作息,我每晚回家一定會和先生好好吃個飯,並且每週有一個約會之夜。 

Q7:  對於有志進入藝術產業的年輕世代,有什麼建議或鼓勵嗎?哪些經驗或理念您認為對他們特別重要?

我會建議多做、多看。多做的意思是,比如說在我剛起步的時候,我曾經做過志工或實習工作。在藝術產業與一般企業不同,每個領域的工作性質差異很大。你去畫廊、去拍賣公司、去藝術家工作室,每一個不同的領域所帶來的工作性質是非常不同的,你需要去嘗試。最近 Art Taipei 正在招募實習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多種藝術面向,幫助你了解這是否是你想要的。

另外,多看也很重要。藝術週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許多人可能會因為外觀或其他原因不敢進入畫廊,但事實上,畫廊都是免費的,裡面的作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甚至有些世界上重要藝術家的個展並不在美術館,而是在畫廊裡面。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源。你只要願意走進去,即使不打算購買,也可以看看作品,培養對藝術的理解,這對你將來的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返回頂端